齐宣王问曰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原文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齐宣王问曰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齐宣王问曰汤放桀原文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本文目录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齐宣王问曰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齐宣王问曰汤放桀原文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
  2.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原文
  3.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赏析
  4. 孟子和齐宣王这次谈话主要讲什么
  5. 齐宣王的故事典故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

齐宣王问:“商汤流放夏桀,周武讨伐君主纣,有这样的事吗?”

孟子回答说:“传言中有这样的事。”

齐宣王问:“难道臣子可以妄杀君主吗?”

孟子说:“杀害仁德之士的人被称作贼子,杀害义士的人被称作残,残贼一类的人,被称之为匹夫。只听过诛杀匹夫纣,没听说过这是弑君一类的事情。”

中心: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君权合法有限性理论和革命性思想。(小亮编辑)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原文

《孟子》学记·梁惠王下·独夫章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1),武王伐纣(2),有诸(3)?”孟子对曰:“于传有之(4)。”曰:“臣弒其君(5),可乎?”曰:“贼仁者(6),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7)。残贼之人,谓之一夫(8)。闻诛一夫纣矣(9),未闻弒君也。”

注释:

(1)汤:商朝开国贤王。放:放逐。桀(jie2):夏朝亡国之君主。(2)武王:西周开国贤王。纣(zhou4):商朝亡国之君主。(3)诸:之乎。(4)于:在。传(zhuan4):此指《书经·仲虺之诰》。(5)弑(shi4):以下杀上。(6)贼:害。(7)残:伤。(8)一夫:独夫,相当于说众叛亲离的一个人。(9)诛(zhu1):讨伐。

译文:

寝宣王问道:“商汤放逐了夏桀,周武王商纣,有这样的事吧?”孟子回答说:“在《尚书》之中有这样的说法。”齐宣王说:“身为臣子,却以下犯上而弑其君主,这样的做法能肯定吗?”孟子说:“伤害的人,称之为恶贼;伤害义勇的人,称之为凶残。既是凶残,又是恶贼,这样的人只是一个众叛亲离的独夫。人们所听到的是诛伐纣这个独夫,没有听说称之为弑君的。”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赏析

因为齐宣王独自享受着快乐的事而不感到快乐,所以他想起比他还富有的夏桀和商纣王。

但是这两人在历史上都是人人憎恨的人,所以齐宣王也怕自己落下历史的骂名,遗臭万年,因此他试探着询问孟子,想看看孟子的态度。

孟子则告诫齐宣王,不要做一个独夫民贼,不要伤仁害义,应该做一个为民尽仁尽义的明君。孟子在这里所提出的,是一种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一个统治者是否施行仁政,是否爱民。

凡是不爱民的,伤仁害义的,就是“残贼之人”,就是“一夫”,就是民贼!就是人民应该揭竿起义诛伐的对象!

孟子和齐宣王这次谈话主要讲什么

第一步:引导齐宣王抛开“霸道”而谈“王道”。

第二步:引导齐宣王认识到自身有“不忍之心”。抓住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加以阐发。并且认为齐宣王已经有了保民的基本条件,具备了实施“王道”的基础。

第三步:剖析齐宣王的“仁心”未及于民,未成王道,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并且进一步说明实行王道并不难,最基本的就是“推恩”,“推恩足以保四海”。

第四步:孟子先以“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列举了霸道的危害

齐宣王的故事典故

齐宣王故事的典故是滥竽充数。

齐宣王本名田辟疆,齐威王之子。公元前320年继位,为田氏齐国第五代国君。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内乱,他乘机发兵干涉。只50天就攻占了燕国都城—蓟(今北京市),几乎灭亡了燕国。

齐宣王爱听吹竽,据《韩非子·内储说上》记载:“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愍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这是成语滥竽充数的由来。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齐宣王问曰和齐宣王问曰汤放桀原文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niuben22  备注:小项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ivictor.com.cn/45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