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三十六国,两汉时期的西域背景

今天给各位分享西域三十六国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两汉时期的西域背景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西域三十六古国是哪些,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汉书》中这样记载,说明汉

今天给各位分享西域三十六国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两汉时期的西域背景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西域三十六古国是哪些,在现在的什么地方

“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汉书》中这样记载,说明汉代时期的西域,国家数量不是定数,而是一个变数。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胜者并国、弱者亡国、大国裂国。这些年,红于探墓类小说的“精绝国”就是被“于阗国”所灭。

那么,在西域三十六国时代,到底有那些古国呢?历史上没有出现三十六国的详细名单,下面的古国仅为参考。

1、车师前国,行政中心在交河城,辖区在今天库木塔格沙漠一带。

2、车师后国,行政中心在务涂谷,辖区在今天吉木萨尔县至奇台县之间。

3、车师都尉国,《汉书》记载40户人家,国家级别“村长级”,推测可能在吐峪沟附近。

4、车师后城长国,《汉书》记载154户人家,辖区在今天奇台县周围。

5、蒲类国,行政中心在天山西疏榆谷,辖区在今天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6、蒲类后国,《汉书》记载100户人家,推测大概位于木垒县到木萨尔县之间。

7、婼羌,羌人建立的国家,大约位置在今天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南。

8、鄯善国(楼兰国),行政中心在扦泥城,辖区在今天的罗布泊西部。

9、且末国,行政中心在且末城,辖区在今天的且末县一带。

10、小宛国,行政中心在扜零城,辖区在今天的且末县的正南面。

11、精绝国,《汉书》记载480户人家,辖区在今天的民丰县一带。

12、戒卢国,行政中心在卑品城,辖区存在争议,有说是在今天民丰县、于田县一带,也有说在洛浦县,总之在昆仑山北麓。

13、扜弥国,行政中心在扜弥城,辖区在今天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面。

14、于阗国,位于交通要冲之地,拥有东西2座都城,辖区在今天的塔里木盆地南沿。

15、渠勒国,行政中心在鞬都城,辖区存在争议,有说在今天的于田县以南,也有说在洛浦县。

16、皮山国,行政中心在皮山城,辖区在今天的皮山县。

17、西夜子合,原是西夜、子合2国,由文化习惯相同的羌人所建,被汉朝政府当成1国,辖区在今天的叶城县。

18、蒲犁国,行政中心在蒲犁谷,辖区在今天的塔什库尔干塔克自治县。

19、莎车国,行政中心在莎车城,辖区在今天的莎车县。

20、捐毒国,行政中心在衍敦谷,辖区大概在今天的乌恰县。

21、无雷国,行政中心在无雷城,辖区位于今天的帕米尔高原。

22、依耐国,《汉书》记载125户人家,辖区位于今天的塔什库尔干塔克自治县。

23、桃槐国,《汉书》记载700户人家,具体位置不详,有的说在帕米尔高原,也有说在阿姆河上游。

24、休循国,行政中心在鸟飞谷,辖区位于今天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交界的对方一侧。

25、乌秅国,行政中心在乌秅城,辖区位于今天的叶尔羌河上游和喀喇昆仑山之间。

26、山国(墨山国),“墨山国之路”是汉朝重要的交通要道,辖区位于今天的新疆库尔勒市以东库鲁克山区内。

27、焉耆国,行政中心在员渠城,辖区位于今天的和静县、焉耆县一带。

28、危须国,行政中心在危须城,辖区位于今天的和硕县曲惠镇。

29、尉犁国,行政中心在尉犁城,辖区位于今天的尉犁县。

30、渠梨国,行政中心在渠梨城,辖区位于今天的库尔勒市。

31、乌垒国(轮台国),丝绸之路北道要冲,辖区位于今天的轮台县。

32、龟兹国,行政中心在延城,西域“第一大国”,领土包括今天的轮台、库车、沙雅、拜城、阿克苏、新和六县市。

33、姑墨国,行政中心在南城,辖区位于今天的阿克苏地区。

34、温宿国,行政中心在温宿城,中心位置不是今天的温宿县,而是临近的乌什县。

35、尉头国,行政中心在尉头城,辖区位于今天的阿合奇县。

36、疏勒国,行政中心在疏勒城,辖区位于今天的喀什噶尔。

信息量众多,码字一个早上,我大体也只整理出个简略介绍。需要再强调1次,严格意义上的“三十六国”的历史指的是汉宣帝到汉平帝之间,而之后很快就变成50多个国家。

在唐朝是有哪些西域国家

比较知名的有楼兰国(今罗布泊)、于阗国(今和田)、龟兹国(今库车)、乌孙国(今伊犁)、疏勒国(今喀什)、姑墨国(今阿克苏)、温宿国(今阿克苏一带)、精绝国(今民丰)、高昌国(今吐鲁番),大宛国(今吉尔吉斯共和国费尔干纳)……史称“西域三十六国”。

两汉时期的西域背景

西域狭义上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的地区。汉武帝以前,那里小国林立,天山以北的一些小国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西域:地理方位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多指中国玉门关、阳关以西的诸多国家和地区,在丝绸之路影响下,西域被特指汉、唐两代中国政府安排的行政机构所管辖的今中国新疆大部及中亚部分地区,位于欧亚大陆中心,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特征依然可见于现在新疆地区的遗址及中国敦煌的壁画。该地对东西方国家的贸易文化交流起到中转站的重要作用。

区域:西域国家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和以北准格尔盆地的边缘,利用从高地上溶化的水在绿洲上生活,此外塔里木河与罗布泊是西域地区的主要农业、生活水源。因而该区域的国家兴旺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据部分考古学家的判断,楼兰即是由于河流改道与罗布泊的迁移而灭亡的主要原因。(李江凤,《丝绸之路前夕和气候变化》,1992年;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地理学》P125)

同时西域地区由于地理上的因素,国家的兴衰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自11世纪以来东亚全境气候逐渐变冷,当地气候也受到强大影响,经过该地的商贸往来更乐意通过南方丝绸之路来进行,令西域贸易逐渐减少,各国也因此衰落。

历史:根据考证,公元前17世纪西域地区已出现基本的国家形态,并于阿富汗一带的商人进行青金石贸易。此外,于阗(tian,阳声)国(今中国新疆和田县附近)出产的和田玉也在商朝帝王武丁的坟茔中所发掘,说明当地在前13世纪就已经有人定居。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西域地区开始逐渐繁荣,西域各国利用地处东西方交往要道的地里优势逐渐发展,在西汉管辖下各国的经济文化的道德极大发展。

西域一带在可考历史中于前5世纪左右形成国家,并开始独立发展。《汉书·西域传》记载当时已有30余国分布在西域地区,故有“西域三十六国”之说。在张骞打通西域之前,匈奴一直是支配西域各国的势力。至汉代,行政机构西域都护府所管辖范围则已不只36国,《汉书·西域传》亦记载在前6年~5年中西域分裂为50余国。

东汉末年,西域各国相互之间不断兼并,至晋朝初年形成了鄯善、车师等几个大国并起的局面。南北朝时期,西域局势再度变化,新兴的高昌国相继击败西域诸个国家,建立了一个地跨新疆大部的.强国,除少数国家外西域诸国国土西迁,为中亚地区带来了繁荣的文化。

西域都护府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的轮台县。野云沟乡和策大雅乡结合部距库尔勒市113公里,距轮台县城58公里,东经85°04',北纬42°00',海拔高度990米,现已辟为巴音郭楞的一个旅游点,吸收中外游客之多。

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在此设西域都护府,名为乌垒城(前名轮台国)是当时汉朝管理西域三十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当时西域都护由皇帝亲自任命,3年1替(也有延长和缩短的)从未间断,据《汉书》记载:西汉历任都护18人,其中立传可考的历史上著名的有郑吉、郑宣、甘延寿、段会宗、廉褒、韩立、郭舜、孙健、李崇、但钦等10人。

当时轮台国是个城郭之国。都护府直接对其统辖,相当于现在的首府,似乎比其他绿洲城国和游牧行国的权力稍大。轮台王曾多次受皇帝亲召幸朝。汉朝另设置戍已校尉、戍部候等行政、军事、机构,对当地的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封以王、侯、将、相、大夫、都尉等官职,他们均受西域都护府的管辖。

在此有两处古城遗址:一处是乡政府东面1公里的一座小方城池,被水流冲刷过,城垣仅存1米,夯土干打垒建筑,建筑材料为黄沙土、防潮层,拉筋建筑材料为胡杨树枝,每0.33米为一叠层,周长约百米,城内散布着青灰色陶片,有白色的刻画点云纹和水波纹,城东有一城楼,南有城门。

另一处古城遗址在乡政府东面10公里公路北侧,当地人称白土墩,估计是烽燧,1928年我国著名的史地专家黄文弼先生在上述两处遗址上发掘出一些存贮粮食的陶罐,认为是西域都护府设立时期士卒在这里屯守的用物。

黄文弼先生还在野云沟乡东北300米处发现了另一处较大的遗址,可惜现已辟为农田,他在所著的《塔里木盆地考古记》中写道:“野云沟村南约半里,有一高阜,面为深沙堆集,上生芦苇,间有红陶片”。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中原骚乱,匈奴乘机统治西域,各族人民不堪敛税重苛的虐待,向东汉武帝请求3次,18国国王以送儿子到洛阳学习当人质真诚誓言。要求内属中原,刘秀在立足未稳之时,十分不情愿地将西域都护府迁往龟兹乾城(今新和县境内)。

汉代西域最高军政长官。西汉时,都护为加于其他官号上的职称,多以骑都尉领其职,秩比二千石;东汉时为单任官职。武帝、昭帝时常在渠犁、轮台屯田,置使者校尉领护,以供应往来使者。宣帝地节二年(前68),遣侍郎郑吉屯田渠犁,与匈奴争车师,有功,迁卫司马,使护鄯善以西“南道”诸国。

至神爵二年(前60),匈奴日逐王降汉,使郑吉发兵迎之,“北道”亦通,遂以郑吉为骑都尉,兼护车师以西“北道”诸国。因总领南北两道,故号都护。都护之置始于此。西汉时,都护治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北),与渠犁田官相近,屯田都尉属都护。都护开幕府。属官有副校尉,秩比二千石;丞一人;司马、侯、千人各两人。

都护职在统领大宛(今苏联费尔干纳盆地)及其以东城郭诸国兼督察乌孙(伊犁河流域)、康居(今锡尔河中游地带)等行国,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得发兵征讨。乌孙与汉结姻,故尤亲倚都护。自郑吉至王莽时,连置都护不绝,前后凡十八人,姓名见于史册的有十人。

宣帝时有郑吉,元帝时有韩宣、甘延寿,成帝时有段会宗、韩立、廉褒、郭舜,平帝时有孙建、但钦,新莽时有李崇。至新莽末(公元23年左右),西域乱,李崇没于龟兹,遂罢都护。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一(公元45),西域十八国请复置都护,光武帝不许。

文章分享结束,西域三十六国和两汉时期的西域背景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niuben22  备注:小项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ivictor.com.cn/35384.html